大連胃息肉臨床表現癥狀
胃息肉是發生子目的一種良性腫瘤。發病年齡較大,在55—75歲問居多,男性比女性高出一倍。尸解資料報告該病的發病率為0.33%一0.9%,schindler報告胃息肉占目鏡檢查總數的2%,Berry的統計為1.9%,而Rosch的統計高達5%,國內資料一般在1.15%一1.77%。胃息肉大小從1mm至lcm不等,多為單個,少數為多個,有蒂或元蒂。常位于胃竇部和胃體部,均以大彎與前壁多發。一股認為胃息肉表面可以癌變,屑癌前病變之一。中醫對本病的研究開展得不多,一船認為肝氣不硫,氣滯血癌,痰濕蘊結可導致胃息肉的發生。
胃息肉臨床表現癥狀
早期癥狀常是上腹部輕微疼痛與不適,如較大的息內阻塞于幽門管或息肉佯的胃竇砧膜滑入十二指腸,則出現幽門梗阻癥狀。由于此類思者95%以上伴有胃酸缺乏或胃酸低下,因此,惡心、厭食、消化不良、體重下降、腹瀉等癥狀常很明顯。如息肉表面糜爛、潰瘍,可發生間歇性或持續性出血。
胃息肉一般無陽性體征,伴反復出血者可有缺鐵性貧血表現,并有幽門梗阻時可有脫水及胃個振水吾表現。
根據胃息肉的來源,臨床分為以下三種類型
1、腺瘤性息肉:是上皮性良性腫瘤,由于良性息肉亦是 腺瘤,故有息肉性腺瘤之稱。60%為單發,13是帶蒂的。息 肉之間的粘膜呈正常;在多發性息肉病例中,如整片粘膜的 腺體普遍肥大,使粘膜皺襞消失而呈一片肥厚粗糙狀,這種 情況稱為胃息肉癥。這種息肉好發于胃竇部,大小約1cm,直 徑大于2cm者有惡變的可能。
2、增生性腺瘤樣息肉:是腺體增生的結果,為較常見的 類型,占胃良性息肉的90%。多數為單發,無蒂或帶蒂,其 表面是分泌粘液的柱狀細胞,基質豐富。息肉的直徑從數mm至數cm不等,但以小于2cm者居多。常見于萎縮性胃炎、惡 性貧血及胃粘膜上皮化生患者,其中90%患者胃酸缺乏。 cxrzhengzhuang2088
- 上一篇:大連胃息肉的診斷標準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