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連胃鏡下胃息肉的“眾生相”
隨著纖維內窺鏡的發展,臨床的廣泛應用,越來越多的肛腸道息肉病人被發現。由于息肉屬于肛腸道腫瘤,故臨床醫生、患者本人都很重視。患者常常會提問:肛腸道息肉是什么?
所謂肛腸道息肉,是指任何隆起于胃或腸粘膜表面病變的總稱。名稱僅表示肉眼外觀,并不表示病理性質。肛腸道息肉以大腸較為多見,尤以直腸及乙狀結腸為甚,其大小直徑可自毫米至毫米以上不等。下面重點介紹大腸息肉。
胃鏡下胃息肉的“眾生相”
大腸息肉分類方法不一,根據息肉外觀可描述為:菜花樣息肉,乳頭狀息肉,橋狀息肉,廣基息肉,帶蒂息肉等。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是組織學分類:
() 腺瘤性息肉:是較多見的一種,包括管狀腺瘤、絨毛狀腺瘤、混合型腺瘤種。
() 炎癥性息肉:是腸粘膜炎癥刺激增生的結果。常見于潰瘍性結腸炎、阿米巴痢疾、腸結核病人。
() 錯構瘤型息肉:多發生在兒童。
()增生性息肉。
大腸息肉大多沒有臨床癥狀,僅在腸鏡、鋇灌腸或尸體解剖中偶然發現。少數病人可有以下癥狀:
() 便血:糞便常呈鮮紅色,以絨毛狀腺瘤及幼年性息肉較多見。
() 糞便改變:有時糞便中有較多粘液。
() 腹痛:比較少見。
/cxr/changshi/- 上一篇:大連胃結石的危害是什么?
- 下一篇:大連專家介紹大腸息肉的種類
